详细信息
您现在的位置是:详细信息
冬虫夏草的形成
发布时间:2012-07-17     阅读:1127 次     来源:西藏梅邦虫草制品有限公司

冬虫夏草虫草属真菌中特殊的一个种类,生长在青藏高原为中心地域(青藏高原及其相邻的横断山脉余脉的酷寒雪域)、海拔3500-5000米高寒湿润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上(集中分布于海拔4100-5000米的垂直高度内)

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真菌的菌丝体通过各种方式感染蝙蝠蛾(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)的幼虫,以其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能量来源进行寄生生活,经过不断生长发育和分化后,最终菌丝体扭结并形成子座伸出寄主外壳,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虫菌共生的生物体。

冬虫夏草是我国青藏高原独有的一种极喜低温、高海拔、寄主专一性强的真菌,特异地寄生在青藏高原的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的幼虫身上,历经3-5年才能够长成,而且当温度高于25℃时,冬虫夏草真菌就不能生长。

独特的地域和生长的环境,不仅仅使冬虫夏草含有多种珍奇的成分,也使得这样一个神奇的物种至今为止尚无法人工培育。冬虫夏草只产于我国青藏高原,西藏和青海两省产量最大,四川、云南、甘肃也有少量。冬虫夏草是一种极喜低温、高海拔、寄生专一性很强的真菌,当温度超过20℃就不能正常生长。

成熟的冬虫夏草真菌在寄生的幼虫头上形成子座,子座内大约有5000个可育的、肉眼可辨的子囊壳,内含长柱形的子囊,子囊内含子囊孢子,当子囊壳破裂,子囊孢子散射出并且断裂成众多的次生子囊孢子,随风传播散落。成熟的子囊孢子散落地面,随雨水渗透到土壤中,遇到合适的条件,子囊孢子萌发,一般在6月中下旬蝙蝠蛾高龄幼虫被侵染,子囊孢子长出枝状芽管伸入寄主虫体,繁殖菌丝,被侵染幼虫行动逐渐迟缓并爬向靠植物根部距地面2-cm的土层中,头朝上尾朝下逐渐僵死。真菌吸收寄主体内营养生长,虫体内布满菌丝,随后虫体表面的菌丝膜与土壤颗粒黏结成“虫壳”,完成冬虫夏草的无性世代。

当年入秋后冬虫夏草开始有性世代,在当年土壤冻结前从被侵染的寄主虫体头部长出短小的子座。9月下旬就已经可以挖到被寄生的虫体,头部的子座高约1cm且不露出土面,次年5月化冻后,土壤温湿度适合子囊菌生长,子座以每天3-4mm的速度长出地面,形似小草,子座出土初为淡绿色,后变为紫红色,一般在露出地面部分达20-50mm时不再继续生长。到6月中旬,子座头部渐渐肥大,7月下旬子囊孢子长成。89月逐渐成熟并从子囊壳散发出来,继续对寄主幼虫进行寄生。

冬虫夏草真菌

形成冬虫夏草的真菌叫做“冬虫夏草真菌”。它是一种极喜低温、高海拔、寄主专一性很强的真菌(高寒区特异种真菌)。
    1.
极喜低温:当温度高于25℃,冬虫夏草真菌就不能生长。0℃以下停止生长,在1-4℃时生长缓慢,15-20℃为适宜生长温度,25℃以上生长受到抑制。
    2.
高海拔:海拔35005000米。
    3.
寄主专一性很强:冬虫夏草真菌的专一性寄主为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的幼虫。

蝙蝠蛾

蝙蝠蛾极喜低温环境,生活在我国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地域的海拔35005000m高寒湿润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上,其幼虫生活在地表下面,以植物的块根为食,越冬时潜于冻土层下或冻土层中。随天气转暖,地温不断上升,冻土层解冻,幼虫活动至土壤表层,苏醒并开始活动;同时幼虫的周围筑起上下纵横相连的隧道,道壁附有黑土层,以便活动取食。在67龄老熟幼虫吐丝筑土室化蛹后,于67月羽化爬出。

交尾后的雌蛾平均产卵400500粒,最多可过700粒,产于土壤凹陷处,30多天发育成幼虫。幼虫需要经16龄(-8龄)4年的生长,继续完成世代交替。

蝙蝠蛾属完全变态昆虫,完全变态生活周期4年左右。

其完整周期为:卵→幼虫→蛹→成虫,其中幼虫期最长,要经过56次脱皮,至少2年以上才能成熟化蛹,蝙蝠蛾被冬虫夏草真菌的感染率以45龄最高,约占90%,其中绝大多数是刚刚蜕去旧表皮,新表皮尚属初生阶段的幼虫。老熟6龄幼虫很少被感染,3龄以下幼虫不被感染。

子实体与子座

     子实体是延伸于蝙蝠蛾幼虫体外、由菌丝反复扭结和分化形成的繁殖器官,含能育子囊壳的子座。冬虫夏草子实体包括两部分,下部的子座和子座中上部的子囊壳(内含有性孢子:子囊孢子)。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“草”或“草头”。

分享到:
[ 打印本页 ]   [ 关闭窗口]
  • 布达拉宫冬虫夏草 至尊礼盒
  • 布达拉宫冬虫夏草 至臻系列
  • 布达拉宫冬虫夏草 至善系列
在线客服
在线客服X
  • 布达拉客服

扫一扫 关注我们
-服务热线-
028-8516 3526